《高流量寫作》寫作,要如何打動人心:講故事,不要大道理

最近讀到一篇讀者的留言,他說 :「哈利哥,我幾乎把你的文章看完了,好像重新獲得寫作的動力了。」

見到讀者這樣認真對待,我也好奇自己寫的東西在別人眼裡是什麼樣的價值或有什麼感覺。

於是我強迫自己變成陌生人,去重讀哈利哥的文章,我發現一個問題 : 為什麼同樣一個人寫出來的東西,有時候覺得有用,有時候則感覺這個人很無聊 ?

高流量寫作

正好看到書架上放了一陣子的《高流量寫作》,拿來讀完後,我好像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了 :

你有一件事想告訴別人,你鉅細靡遺地描述,一五一十地交待,你認為講得夠清楚了,但問題是,對方根本不想聽。

根本原因在於,我們喜歡聽人「說故事」,不喜歡聽人「講大道理」。

因為聽故事的時候,我們的大腦的情緒會高高低低的,不聽到最後不過癮。

如果交流一開始,對方就覺得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,他就不會想讀下去 ;

交流過程中,如果沒辦法緊抓住他的注意力,那麼他根本就不會專心,只想趕快離開 ;

交流結束時,如果對方沒有什麼新的領悟或是新的發現,那麼等於沒有交流。

我可沒亂說喔,這是有科學根據的。

閱讀一篇文章不只有是眼睛的活動,而是人類大腦的各種神經元細胞都動起來了,像是腎上腺素、多巴胺、鏡像神經元等等,這在《高流量寫作》裡都有論述,作者這樣說 :「我們根據讀者的腦反應明白了大腦對文字的偏好之後,就可以利用它來寫作。」

如果你寫出來的東西一直無法吸引人,推薦你讀讀《高流量寫作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