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讀什麼書?從你想解決什麼問題中去找

薄世寧博士是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重症醫學科的醫生。有一次,他在 ICU 值班時遇到一個非常驚險的情況:一位病人的呼吸機突然無法輸氣,血氧從 90 多一路降到 70 多,眼看幾分鐘內就可能窒息。他檢查了呼吸機,沒問題;氣道也通暢,但手動捏皮球還是輸不進氣。眼看病人情況越來越危急,他冷靜下來分析,判斷是罕見的「寂靜肺」,肺內因積氣無法呼吸。他迅速用藥,病人的狀況才逐漸穩定下來。短短兩三分鐘,驚險萬分。

平常大家都說「急的時候別做決定」,但有些工作,像醫生啊、消防員啊,偏偏就是要在最緊急的時候做決定。關鍵是,怎麼做到的?

其實答案很簡單:平時就要多準備。就像薄世寧醫師能救活病人,是因為他平常就累積了很多專業知識和對標準化流程的熟練掌握,才能在最緊急的時候還能清晰思考。

正如《終局思維》裡說的,「清晰思考」就是在壓力下不被情勢逼著走,而是能冷靜、理性地做出正確的判斷。而這種能力,說白了,就是靠平時的學習和準備練出來的。

那我們怎麼提升自己的清晰思考能力呢?答案很簡單:多讀書。

但問題是,讀什麼書呢?可以從兩個方向入手:

  1. 學方法:比如解決問題的標準化流程、行動指南,這些能教你怎麼更高效地處理事情。
  2. 調心態:比如如何正確看待失敗,或者怎麼避免情緒影響你的判斷。

最重要的是,別光讀,要把書裡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東西,然後用在生活裡,解決實際問題。

如果你現在還不知道該讀什麼,與其漫無目的地找書看,不如先想想自己有什麼問題要解決。

先讀那些教你流程、方法和心態的書。這樣,當你遇到困難或情緒波動時,才能更有條理地應對,讓事情變得簡單一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