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完一本書,你還記得多少?
我從不相信自己的記憶力,除非它變成了筆記。
當我把一本書的重點通通寫下來,就能給大腦卸下重負。隨著一頁頁筆記的累積,我也感覺自己在進步了。
但最近,我「又」想換筆記軟體了……
相關文章:
我用過哪些筆記軟體,我是如何選擇筆記軟體的?
十幾年來,Evernote, Notion, Obsidian 這些筆記軟體相繼陪伴過我,現在是 Heptabase。說說我是如何選擇筆記軟體的。
1 . Evernote 是我的第一套筆記軟體,在我剛開始認識它的時候,對它的標籤系統非常喜歡。
一篇筆記可以打上多個標籤,然後就可以用不同的關鍵字找到筆記。就好像一篇筆記影印了好多份,然後放進每一個資料夾裡面,隨手都能翻到,不怕忘記,也不怕丟掉。
它的搜索功能也讓我驚艷,無論是文字、PDF 檔,甚至是圖片裡的字,只需輸入關鍵詞都能找到。
還有像是它能直接上傳檔案附件,像雲端硬碟一樣,不同電腦都可以雲端同步資料,這些特性在十幾年前真的可以算是非常優秀了,重點它還是免費的!
2 . 後來,Evernote 的同步出過幾次事故,加上它幾次更新之後軟體操作速度越來越慢,我就改用 Notion 寫筆記了。
我很喜歡 Notion 的資料庫功能,可以很方便地篩選筆記。
它的資料庫還可以將筆記以清單、看板,或是相簿各種不同的視圖呈現。
我們本來就會從不同角度思考事情,Notion 使用起來就有這種感覺。有時候你只想快速知道筆記庫裡有什麼,有時候你想知道最近都在關心什麼內容,有時候你可能會想從筆記堆中找出一些關聯,這些在 Notion 裡都能透過不同的視圖和標籤設計來完成。
Notion 用來做專案管理也很方便,安排工作、掌握進度,都能用清楚的畫面來顯示。
就在筆記累積越來越多,我也把生活中越來越多工作都交給 Notion 來管理的時候,我突然意識到一件事:所有資料都存在別人的伺服器上,萬一 Notion 倒了,我的東西怎麼辦?
3 . 偶然有一次,我遇到了 Obsidian,很感興趣。
它的雙向連結功能令人著迷。
A 筆記引用了 B 筆記,你可以在 B 筆記裡面看到 A 筆記連過來了。如果 B 筆記被許多篇筆記連結到,都可以透過雙向連結追溯到所有提到它的筆記。
有這個功能,你就可以知道自己是怎麼思考的,你的知識領域是如何慢慢長大的。
透過 Obsidian 很炫的筆記關聯圖就可以看得出來。
Obsidian 有各式各樣好用的插件,操作起來很順手。它的操作速度比 Notion 快很多,想快速翻找資料的時候感受最明顯。
更重要的是,它的資料是存放在電腦本地端的。我在操作 Obsidian 的時候,有一種「把所有東西交給 Obsidian 很放心」的感覺。
我現在用 Heptabase 寫筆記
那麼,我為什麼還要換掉 Obsidian 呢?
不是它不好,而是我被 Heptabase 的一個功能迷住了:卡片可視化。
很喜歡 Heptabase 創辦人 Alan 在 Heptabase Public Wiki 中提到的:
「將筆記視覺化的目的,是對你所學的知識建立深度理解。如果你的每一個筆記都非常長、如果你沒有把知識打碎、原子化,你能透過視覺化獲得的理解就會非常有限。真正的深度理解並不存在於『二本書之間的關聯性』裡頭,而是存在於『二本書中的所有概念之間的關聯性』裡頭。」
一本書讀完了,我會把知識點拆解成一個個小的主題和概念,變成一張張卡片。卡片的標題用一句話簡潔概括內容,之後我一眼就能知道它在說什麼,不會再翻筆記翻到崩潰。
這些拆成一張一張的卡片筆記,可以在不同的書籍、主題間互相連結,這樣子做筆記才不容易忘。
用 Heptabase 記筆記以後,我有什麼改變
1 . 思考更立體了
一套稱職的筆記軟體,不是光有這樣、那樣的功能,最主要的是,它能幫你打開想像力。
我用 Heptabase 還不到一個月,改變已經在慢慢發生。
現在,每當一個想法出現,或是一個靈感來臨,我就寫一張卡片。
它們一張一張在面前排開來的時候,你可以把其中幾張放在一起思考。
跟以往最不同的感受在於:大腦好像被打開了,我的思考更立體了。
一個知識,不只是一個知識。
一個知識點和另一個知識點之間,能夠連起來,產生新的想法。
你好像創造了一張知識網,在其中你能從一個想法跳到另一個想法,從一個知識找到下一個知識,從一個疑問引發另外一個疑問。
《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》書上提到「乘法讀書法」,說的就是只要我們能交叉跨界在不同領域當中,就能發現獨特的東西。
閱讀時把大腦打開,思考就會更立體,創意就越多。
2 . 留下思考的痕跡
除此之外,我寫筆記的心態也不一樣了,以前是「把學到的記下來」,現在是「把學到的再想一遍」。
我寫下來的筆記就是我思考的痕跡。
為什麼這很重要?
要理解這一點,得回到大腦的進化。
《大腦簡史》提到,人類在發展出語言和文字之後,整個世界也漸漸變得更複雜了,大腦為了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世界,開始演化出了獨有的「意識能力」。
意識,就是各種思考痕跡的結晶。
每一次思考,都是一次神經突觸的連接與強化。這種機制使我們每用腦一次,就比原來多懂得一些,讓我們有能力在複雜的世界生存下來。
「痕跡」是演化的路徑,大量製造「痕跡」才是進步的關鍵。
你一定要親自走過每一條路,才知道哪一條最適合你。
開始使用 Heptabase 之後,我還意外發現幾個好用的功能。像是 Journal 可以寫日記,或快速記錄靈感;Tag 標籤功能可以用資料庫的方式匯總筆記;還有最新釋出的 Generate Insight 功能,它用 AI 幫你讀長文章,幫你整理重點。
用 Heptabase 寫筆記的目的不是「記」,而是促進思考
記筆記是一種聆聽自己想法的方式。
把內在想法外在化形成一個具體的形態,才不會一陣胡亂想一通之後什麼也沒留下,什麼問題也沒有解決。
每一次記錄,就是在和自己的內心對話。
而一張張卡片,就是思想的積木,透過它,我們可以搭建屬於自己的知識大廈。
Heptabase 會是我最後一套筆記軟體嗎?
只要我還持續在思考,這個問題就暫時不會有答案。
你可以點這裡試用 Heptabase,有 Heptabase 操作問題可以來信討論,我很想知道你是怎麼用它的。
相關文章:
[…] Heptabase 會是最後一套筆記軟體嗎?如何選擇筆記軟體? […]
[…] Heptabase 會是最後一套筆記軟體嗎?如何選擇筆記軟體?我推薦哪一套筆記軟… 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