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幸福的盲區》幸福快樂是什麼?大多數人都理解錯了

今天,我們來聊一本書——《幸福的盲區》。

從書名大概可以猜出,它討論的是我們對幸福的誤解。

幸福,一種理想中的生活狀態;盲區,則是我們看不到或常犯錯的地方。但等一下,難道我們想要過得更好這件事本身就有問題嗎?

幸福的盲區

追求外部認可,內心永遠不滿足

如果你曾經在網上寫心情或發文,一定希望大家給你點讚和留言。這種小小的期待,背後是我們希望自己被看見、被認可的渴望。

我還記得剛開始在網路上分享讀書心得時,讀者三三兩兩,那時的孤獨和無力感特別強烈。

我不想當個「透明人」,只好四處觀察別人如何寫作、有什麼套路,想知道怎麼樣才能勾引讀者來為我按讚,特別的心累。

結果,越想拼命追流量,就越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。

表面上看,我努力進步,想超越昨天的自己,贏過寫得比我好的人,但實際上,我是在否定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價值。

偶爾一篇文章突然來流量了,快樂卻只有短短一下子,接著馬上就陷入深深的焦慮。

明明喜歡「被關注」,但真正被人看見之後又會變得不開心。

為什麼比不上別人的時候特別自卑,贏了別人又不快樂呢?

《幸福的盲區》這本書為我解答了這個問題。

跟他人比較,是一場錯誤的比賽

先說「比較」這件事,它其實無解。

每當你看到別人比自己強,心裡就會開始不安。於是你努力想要打敗對方,成為更強的那個人。

但即便你贏過了一個,還有下一個,你永遠無法停下來。

作者強調,如果「快樂」是從比較而來,那根本沒有一個有效的參考指標。

試想一下,一個人幫助老人過馬路,感到內心充實;另一個人吃了塊蛋糕,覺得幸福滿滿。那麼,這兩者之間,誰更快樂呢?

人與人根本無法比較!

因為快樂是來自內心的主觀感受。

真正應該比較的,是現在的自己與過去的自己。當你發現今天的你比昨天更積極、善良,你就會感到快樂和滿足。

下一次當你又開始羡慕別人的時候,記得告訴自己:

他的成就不會成為我的,但只要我開始有了新目標,就會比以前的自己更好。

這是第一個幸福的盲區——「比較」永遠不會帶來真正的快樂。

誤判自己的感受,只高興了一下

另一個幸福的盲區,是我們常常誤判未來。

文章突然爆紅,短暫的喜悅很快就會被焦慮取代:

  • 下一篇該寫什麼?
  • 如何保持熱度?
  • 萬一表現不好又該怎麼辦?

我還以為只要擁有了想要的東西就會感到快樂,但事實卻往往不如預期。

為什麼會這樣?

這是因為我們想像未來的時候,是用以前的記憶去想像的。

問題就出在我們的記憶。

我們的大腦會選擇性地記住某些細節,美化某些記憶,所以我們的記憶非常不牢靠,對未來的想像也不準確。

把過於樂觀的記憶投射到未來,往往會帶來失望。

初嘗甜頭之後,我還以為未來每篇文章都應該同樣成功,但事實是,它的表現根本無法預測,只能一次又一次失望。

未來無法預測,只有現在才是真的

讀《幸福的盲區》之後,給我最大的啟示是:未來充滿不確定,唯一能做好的,是當下這件事。

你以為贏了別人,就能證明自己比別人更有價值,其實,和他人較量,就是在和自己心中的陰影對抗。而且,你也永遠不可能贏得了躲在暗處的人。

成天擔心自己不夠好也沒有用,它不會減輕明天的悲傷,只會奪走今天的快樂。

光是擔心這、擔心那的沒有用,聖雄甘地說:「未來取決於我們今天的所作所為」,行動才會帶來結果。

達賴喇嘛也曾說 :「幸福並不是現成的東西,它來自於你的行動。」

  • 想成為作家?那就寫很多沒人看的文章;
  • 想成長?那就讓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進步。

生活本來很簡單,只是我們自己愛把它搞複雜。

最簡單的辦法,做好現在的事,別把未來的麻煩提前搬過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