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和大家聊聊《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》這本書,講的是現代人常犯的毛病——「自我破壞」。
我們總是在遇到困難時,找藉口告訴自己「我做不到」,這就是在進行自我破壞。雖然說是在搞「破壞」,但我們不是為了傷害自己,而是想藉由自我破壞來保護自己。
這是為什麼呢?
我分享一個自己的故事。
去年我開始寫 Threads,剛開始沒有人追蹤、沒有人認識,作為一個素人,我也會羨慕那些自帶流量的網紅,也想跟他們一樣。
當你羨慕一個人時,你有兩個選擇:向他學習,或是直接抄。很慶幸我選擇了前者,三個月後,漸漸有人開始關注我。
但是,在嘗到流量滋味之後,我卻變得不開心了。
一開始我為之努力的那個目標和動力,現在卻變成想要放棄的理由,這到底是為什麼?
為什麼我們追求流量?
每個人都想被看見,尤其是在這個不缺表達的機會和平台的時代。
我們化身為網路上的一個帳號或暱稱──甚至不只一個,希望大家都能喜歡它,因為它就代表我。
來自外在的認可越多,越能證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得到了他人的認同、被人喜歡,這背後其實是對自我價值的渴望。
為什麼得到流量了卻不高興?
一陣子之後,我寫文章時就會想:「這篇要是沒人看,那我是不是就不行了?」這樣的念頭一出現,我就會陷入焦慮,擔心寫得不夠好。
我陷入了所謂的「條件式自我價值」,把評價自我的控制權交給了別人。對自己滿不滿意,是由外人對我的想法與評價決定的。
馬克.費里曼(Mark Freeman)說過:「 如果你相信自己的價值來自於別人的評價,等於把自我形象的控制權交給別人。如果他們不給你那些你看重的東西,你的大腦就會順理成章地認為,自己一定毫無價值。」
當流量真的來了,這份成就感就迅速被另一種壓力所取代——那就是「維持流量」的壓力。你會發現,流量越大,壓力越大,因為你需要持續產出高質量的內容,才能保住這些來之不易的關注。
這種壓力不僅可能讓人感到疲憊,還會讓人迷失自我,忘記了當初為何而出發。
開始透過哪些方式逃避?
遇到壓力,有人選擇迎難而上,但更多的人選擇了逃避,比如我。
好幾次,我乾脆選擇不寫,因為害怕寫得不好,害怕沒有人看。這種「自我破壞」似乎在保護我,免受失敗的痛苦,但事實上,它卻讓我陷入了更深的困境——失去了進步的機會。
還有一種逃避方法──給自己設上限。《跳脫極限》作者蓋伊.漢德瑞克 (Gay Hendricks) 稱它為「上限問題」。
這是一種自己搬石頭擋住自己的行為。
我們自以為自己對快樂和成功的承受度有上限,一旦超過這個上限,我們就會感到不真實,甚至害怕自己無法持續。於是,我們開始自我設限,甚至阻止好事的發生。
害怕失敗,以及害怕失去,是我們最常用的逃避藉口。
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
其實也不是不知道是自己有問題,也不是不想解決問題,而是比起那些努力,忍受幾件糟糕事還更容易,是更划算的決定。
仔細想想,其實我們不是輸給別人,而是輸給自己。就像書名說的那樣,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。
想要克服內心的惡魔,首先要找到你潛意識裡最想要的東西,然後誠實面對那種「想要而不可得」的情緒。
如果你想要流量,那麼其實你需要的不是流量,而是獲得流量後的某種感覺。可能是成就感,或是證明自我價值後的感覺。
這種東西不能隨便得到的,你會開始面臨一些情緒,像是憤怒、悲傷或信心不足。作者告訴我們:「引發我們情緒反應的東西,不是真正問題所在。其正的問題在於,我們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自己的感受。」
也就是說,真正擊敗我們的,不是做不到,而是認為自己做不到。
真正要征服的,是自己
你該做的第一步,不是處理事情,而是處理感受。
如果你開始對自己發脾氣了,那其實是你的內心在告訴你:你在意的是什麼。它想讓你動起來,採取行動。
當我開始寫不出有流量的文章時,就會很氣自己,「為什麼方法行不通了」、「你看看別人做得多好」……
一開始我很排斥想到這些,因為不知道到底該怎麼辦。不寫的話,難道要放棄?繼續寫的話,又受不了自己的表現。這種感覺悶在心裡,慢慢就會轉變為攻擊性,然後開始找更多證據來證明自己有多差勁!
如果你越抗拒,事情會變得越難收拾。
心理學家蓋兒.布倫納說:「內在的戰爭之所以持續存在,正是因為我們的抗拒──也就是說,不想要切切實實地感受,不希望事情發生。」
現在我轉念一想,原來我這麼在意,是因為我真的很想做好這件事。之所以現在會這麼難受,是內心在暗示自己:你正處在改變自己之前的那種極限狀態。
這個時候最該做的,是把行動和感覺分開。
最好的辦法,就是動手去做,採取行動就可以形成動力。
有人問過《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》的作者柯維(Stephen Covey)一個問題:「如果我不愛我的老婆了,我該怎麼辦?」
柯維說:「那你就愛她吧。」
這人說:「老師,你沒聽明白,我問的是我不愛我的老婆了,該怎麼辦。」
柯維說:「不是我沒聽明白,而是你沒聽明白。我是說,如果你不愛她了,那你就去愛她吧。」
很多事情都是這樣:行動本身就是方法。
先不考慮結果,也不要理會那些自己無法掌控的事情,專注於每一個小的行動,取得小小的成果,累積自信和實力,爬過那座山。
生活中的每一次挫折,都可以成為你前進的階梯。
就像作者說的那樣:「走到生命的盡頭時,你將開始看到人生中那些山的真面目。一個個都是禮物。」
走過它們,你會變得更強大。